发布时间:2021年07月30日 [返回列表]
在世界建筑舞台上,日本现代建筑以其独特的风格让人耳目一新。而他被誉为“日本当代建筑界第一人”,是国际建筑界公认的“世界建筑大师”之一,他就是1987年第9届普利兹克奖得主,同时也是亚洲第一位普利兹克奖得主——丹下健三。
在丹下健三的建筑生涯中,一共完成了一百多件作品。他提出的“城市轴”、“索状交通系统”、“能够交流的立体建筑”等概念,为给城市规划、建筑设计带来了新的活力,他被视作战后日本经济腾飞时期代表建筑师。以下,我们通过他不同时期的代表作品,一窥丹下健三的建筑世界。
广岛和平纪念公园(1952年)
Hiroshima Peace Center
广岛和平纪念公园位于原子弹的爆炸中心,广岛城市规划以其为中心展开了清晰的城市轴线和脉络。广岛和平纪念公园的中轴线贯穿南北,在主轴线上由南至北分别布置和平纪念馆、爆炸遇难者慰灵碑、和平火炬、原子弹爆炸遗迹等。
两层的和平纪念馆是整个公园的焦点,不可避免受勒·柯布西耶的影响,纪念馆由柱子支撑,像勒·柯布西耶的专利底层架空柱一般。建筑采用钢筋混凝土的铰接,底层架空,慰灵碑、和平火炬、爆炸遗迹间所形成的连续完整的视觉通廊在这里尽收眼底。
▲和平纪念馆架空层
和平纪念馆整个建筑形体简洁明快,尺度超大,展现了伊势神宫等传统建筑的意韵;立面模块化布置的遮阳板和混凝土立柱,体现了柯布西耶现代建筑的理念,在继承民族传统的基础上,展现了建筑理性的“功能典型化”。
广岛和平纪念公园在战后日本建筑发展史上是一个极具代表性的作品,它标志着以丹下健三为代表的新一代日本建筑师开始引领日本现代建筑创作的新时代。
香川县厅舍(1958年)
Kagawa Prefectural Government Office
香川县厅舍位于日本香川县高松,由办公室、县议会会议厅和大会议室等组成,总面积12,066.2平方米。建筑分为三层高的东楼和八层高的塔楼,它们之间是一个布有水池、叠石、混凝土桥、铺装和堆山等的庭园,建筑很好的诠释了“新形式的传统语义”。丹下把木构建筑所具有的美感通过钢筋混凝土的造型,提高到了新的层次,用现代技术再现了日本古代五重塔的风貌。
▲香川县厅舍庭院透视
香川县厅舍塔楼的外立面处理在日本现代建筑史上获得很高评价。丹下健三用水平的栏板和挑梁组合创造出独具特色的外观——结构柱上的挑梁处理成双梁形式,断面为30×60厘米,挑出154.3厘米,每一开间中又由混凝土小梁分成五间。这在视觉上表达出了日本传统木结构建筑的感觉。尤其是他使用几根大梁支撑在建筑周围的几根大柱子上,并辅以网格状的细梁,使得所有梁都在立面上可见。这种表现方式在此后一段时期内为许多日本建筑师所仿效。
▲塔楼结构细部
与此前日本政府封闭的办公楼风格不同的是,香川县厅舍不但平面被设计为开放式的,县厅舍本身亦面向公众开放,通过架空层可直接进入花园,也可进入县厅舍。丹下健三用长1100mm、宽750mm的立柱,将内部的环境完全开辟出来,空气自由流通,人员也可以自由出入。
▲一层架空部分/有方
当有阳光倾泻时,香川县市政厅横梁就会被光影所照射,呈现出三角形的形状,和谐与律动交织在一起,展现出现代与古代两相辉映的典雅和风。
直到今天,这个丹下健三对日式美学最经典的解读作品依然行使着它的职责,成为了香川县市民心中最为自豪的象征。同时建筑也击碎了日本市政府大门紧锁、王权威严的“错误传统”,为现代建筑在日本的“本土化”提供了“合法性”的论证,进而为日本建筑师的创作指明了道路。
仓敷市厅舍(1962年)
Kurashiki Prefectural Government Office
香川县厅舍出现后,一时间日本国内掀起了兴建“新式”厅舍的浪潮,现代建筑材料和传统建筑结构形式的融合在这些作品中达到了新的高度,丹下健三逐渐从追求传统装饰性构建原型进入到追求传统建筑结构原质的阶段,到了仓敷市厅舍的设计,材料与形式的融合则达到了新的高度,仓敷市厅舍便是在那个时期产生的。
▲从香川县厅舍(左)到仓敷市厅舍(右)
由于是用混凝土模仿木构件来表现传统,尽管“前进”了,但仍显得不够自由、奔放。但在仓敷市厅舍的创作中,则已经从传统的束缚中摆脱出来,在整个结构体系的钢筋混凝土梁柱的表现和里面的视觉处理上,都比香川县厅舍更强、更有力、更具有质量感的表现。
在内部空间的构成上也有过许多过去作品中从未见过的处理手法,为以后一系列以连续大空间为主体的建筑做好了准备,正因为如此,仓敷市厅舍像“轰鸣的大鼓”而更具有震撼力。
代代木国立综合体育馆(1964年)
Yoyogi National Gymnasium
1964年,东京成为亚洲第一个举办奥运会的城市,代代木国立综合体育馆便是为举办第18届奥林匹克运动会而兴建的,它包括一座游泳馆和一座球类馆。
代代木综合竞技场是1960年代技术进步的象征,它脱离了传统的结构和造型,被誉为划时代的作品。竞技场的整体构成、内部空间以及结构形式,展示出丹下健三杰出的创造力、想象力和对日本文化的独到理解。
代代木国立室内综合体育馆的整体构成、内部空间以及结构形式,展示出丹下健三杰出的创造力、想象力和对日本文化的独到理解。建筑采用高张力缆索为主体的悬索屋顶结构,创造出带有紧张感、力动感的大型内部空间。特异的外部形状加之装饰性的表现,似乎可以追溯到作为日本古代原型的神社形式和竖穴式住居,具有原始的想象力。
丹下健三将本土民族的文化元素,与当时最为先进的理念相融合,正如他本人所说:“虽然建筑的形态、空间及外观要符合逻辑性,但建筑还应蕴涵直指人心的力量。”
▲游泳馆内部
代代木国立综合体育馆大部分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部分使用钢骨钢筋混凝土结构,是日本60年代新技术发展进步的象征。它整体采用高张力缆索为主体的悬索屋顶结构,创造出带有紧张感、力动感的大型内部空间,加上极富原始想象力的特异外形,使它成为丹下健三结构表现主义时期的顶峰之作。
▲立面图与剖面图
在结构史上,代代木国立综合体育馆也可以说是一个里程碑,由结构大师坪井善胜担纲结构设计。当时的吊挂结构刚刚在建筑世界中崭露头角,无论在结构设计上,还是在施工方法上经验甚少,处于摸索阶段。在计算机还未登场的年代,对于大变形及非线性这种结构分析几乎是不可能的,那时的主要计算手段只能是手算或用电动计算机。在后来有限元计算技术普及后,曾有工程师对代代木体育馆进行了复算,计算结果与几十年前的手算结果相差无几,不由让人惊叹。
▲受力分析图(左);结构布置示意(右)
代代木国立综合体育馆是丹下健三结构表现主义时期的顶峰之作,具有原始的想像力,达到了材料、功能、结构、比例乃至历史观的高度统一,被称为20世纪世界最美的建筑之一。日本现代建筑甚至以此为界,划分为前后两个历史时期。
东京圣玛利亚大教堂(1964年)
St. Mary Cathedral
除了代代木国立综合体育馆以外,东京圣玛利亚教堂也是这一时期丹下健三最为重要的作品。它于1964年建造完成,以取代原先在战火中摧毁的木制哥特式教堂。丹下健三则使用混凝土结构重新打造这个教堂,其在概念上简单明了,在形态上则较为复杂:它让人感受到了鸟的轻盈和它翱翔时翅膀的张力。
丹下健三再度与坪井善胜(代代木体育馆的结构设计师)联手,将建筑中的八面墙支撑起整个结构,它们流动于整个建筑以形成屋顶和墙面,将整个空间闭合或向外形成与地面垂直的窗口。这些墙面有着夸张的曲线造型,象征着向天空展开的张力,并将长斜方形的地面自然地过渡为屋顶的十字形天窗。建筑“翅膀”的不同高度和其非对称性让它在天空背景下显得极具动态。
阳光落在不锈钢金属表皮上,在粗糙坚硬的混凝土楼板周围形成了一个闪闪发光的“裙摆”。虽然表皮覆盖层都是相同颜色的,但其曲线和U形的建筑轮廓增强了整体的流动感。这一特点也让这个教堂成为东京密集城市背景下的一个标志性建筑。
光在每时每刻对于建筑内部流动的墙都有着不一样的影响,让其本身成为建筑氛围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直射进来的阳光和墙面上的漫反射与曲折流动的墙面融为一体,使得参观者可以在进入建筑物时就可以看到和注意到混凝土墙的曲线美。
这个教堂被视为丹下健三最重要的作品之一,也是东京市内最有趣的作品之一。建筑包含着来自西方的韵律,也同时包含着东方的文化和感性之美,而丹下健三则将两种文化中的复杂特质在建筑中完美吸收并融入了其中的细节之中。
在接下来的设计生涯中,丹下健三又先后完成了大阪国际博览会、东京草月会馆、赤坂王子饭店、东京都新厅舍、富士电视台台址等诸多著名作品,都给当时日本建筑界带来了很大影响,有些甚至定义了此种功能的建筑之后十几年的设计模式。在公众眼中,丹下健三的建筑设计充分诠释了日本独有的特色,从他开始,日本建筑才真正在国际中占据了自己的一席之地,丹下健三早已从一个行业的开拓者演化成了代表者。
丹下健三曾说:“建筑必须具有一些引人共鸣的特点,但建筑的基本形态,空间和外表也必是有逻辑的。创意作品在我们这个时代表现为一种科技和人文相结合的形态。传统在其中扮演的角色是催化剂,它促成某种化学反应且不能在成果中被识别。传统毫无疑问可参与创作,但它自身将不再能成为一种创意。”他的作品至今激励着建筑师们去大胆探索,执意求新,把建筑艺术的价值观不断深化到全人类历史发展的总进程。
部分资料来源网络
仅供交流分享